昨日,英国单曲榜正式宣布进行改革,除实体、数字单曲销量外,首次加入流媒体点击量进行综合计算,100次的流媒体点击相当于1张单曲销量,新的计算规则将于7月正式启用。这并不是国外音乐榜单第一次因为表现日渐突出的流媒体而做出改变,此前美国Billboard单曲榜就曾大幅提升Youtube点击量的权重。相比以往在iTunes等音乐商店上购买单曲,人们越发倾向于在流媒体上收听音乐、观看MV,这种看似免费的音乐获取方式同样为歌手创造了大量的曝光与收入,包括唱片公司、杂志在内的音乐产业已经不能再无视流媒体的存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012年全球大热的《江南Style》就因为86天内MV点击量在Youtube上光速破4亿,成为史上No.8最高播放量MV,而迅速在全球16个国家单曲榜登顶,巨大的曝光量让歌手朴载相赚得盆盆满。随后朴载相的新单曲《Gentleman》同样因为2天内860万次的MV点击量,空降美国Billboard单曲榜第12名。去年1月,英国流媒体每周点击量还只有1亿,今年1月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个倍达到2亿,目前更已高达2.6亿,年内破3亿几乎没有悬念。去年春天,Daft Punk的《Get Lucky》成为英国单曲榜第一首一周内流媒体点击超100万次的单曲。而到了今年,仅一周时间英国单曲榜就可以诞生9支点击量超100万次的单曲,成长不可谓不迅速。
比起iTunes等屈指可数的数字音乐下载商店,流媒体的势力极为庞大,不仅有像Youtube、Spotify这样的流量大佬,Beats Music、Deezer、Napster、O2 Tracks、Xbox Music、Sony Music Unlimited以及rara等都在为歌手们创造分散而又巨大的点击率。远的不说,就算是国内不入流的QQ音乐、百度音乐也属于流媒体的一种,从各种独家首发、举办音乐盛典等动作就可以看出它们在音乐产业中的影响力。这是一种消费方式的改变,你不购买音乐而是选择了订阅音乐,人们正渐渐失去将音乐资源变为“我有”的兴趣,这就是从流媒体与数字音乐商店获取音乐的区别。
这种现象从几年前就开始初露端倪了,当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购买或下载音乐,而是打开在线音乐播放器直接从曲库中选择音乐进行播放后,流媒体或许就已经将死神镰刀渐渐架在音乐商店的脖子上了。在互联网时代,WiFi无线音箱的出现更是直接以在线音乐服务为武器,组成一套不依赖于任何本地音乐资源的音频生态圈。就连数字音乐霸主苹果都在为阻止音乐商店急速下滑的销量,转而寻求流媒体的帮助。
为什么苹果愿意以30亿美元的高价拿下Beats?还不就是看中在流媒体领域拥有自己一片天的Beats Music么。有报告称,流媒体音乐业务的营收占比将从2013年的23%增长到2018年的37%。即便音乐商店短期内仍未露败象,但流媒体已经步步紧逼。恰好在去年11月3日,首届Youtube音乐奖颁奖典礼于纽约举办,流媒体正式从线上走向线下,进一步影响音乐产业的发展动向。音乐传播媒介的更替,或许会比当年数字音乐取代CD来得更早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