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率
也许有些人奇怪,为何Z 24-70mm f/2.8 S测试先测试的畸变、暗角,而不是分辨率、色散,因为在接下来的测试中我们会在开启畸变、暗角校正下,测试分辨率、色散各项指标,所以先让读者对Z 24-70mm f/2.8 S畸变、暗角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事实是Lightroom无法关闭Z7的镜头校正)
在分辨率测试中,相机设置为最高像素、14bit、无损压缩RAW格式,感光度为ISO 64,日光白平衡;使用了Lightroom Classic 2019处理照片(下同),关闭所有锐化、降噪功能,测试镜头中心、1/2距离以及最边角分辨率。
在广角端全开光圈下,Z 24-70mm f/2.8 S中心相当锐利,到了1/2距离后因像散降低了解析力,在缩小到f/4.0光圈后,能在全画面提供清晰、锐利的成像;最佳光圈在f/5.6,在f/22下分辨率会急剧下降。
在标头视角,Z 24-70mm f/2.8 S全开光圈就相当锐利了,边角位置也不例外,最佳光圈出现f/8.0,f/22下分辨率急剧下降。
在Z 24-70mm f/2.8 S长焦端表现类似50mm,全开锐利,f/22下分辨率急剧下降。
在分辨率测试中,Z 24-70mm f/2.8 S表现出堪比顶级定焦镜头解析力,广角端全开光圈下,中心范围成像锐利,50mm、70mm全开光圈下锐度吓人,唯一短板是在缩小到f/22后会因衍射效应以及缺少优化,分辨率跳水。也许有人会说,上面图片看起来相当肉啊,哪里锐利了。其实这是关闭Lightroom锐化导致,下面是Z 24-70mm f/2.8 S与适马50mm f1.4 DG HSM ART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下对比,由于ART50是通过FTZ固定到三脚架上的,两支镜头存在一定视角差,但取样位置不变。Z 24-70mm f/2.8 S全开光圈下足以与收了2档光圈的ART50分庭抗礼,可见前者的锐度是多么的惊人。
Z 24-70mm f/2.8 S高解析力不仅体现在风光摄影中,得益于多重对焦方式,在近摄时同样出色。下面组图是长焦端最近对焦距离上拍摄的花卉,全开光圈拍摄,感光度为ISO 80,快门速度1/20s,在景深范围内白色小花细节相当清楚。
慧差
我们知道知道镜头想实现高解析力不是太难的事情,只要愿意牺牲慧差就行了,不少微距镜头就是这样做的,那Z 24-70mm f/2.8 S高解析力背后会是高慧差么?
不是,Z 24-70mm f/2.8 S的24mm、50mm端慧差控制得相当好,直到70mm慧差才明显加剧,用户可以放心用Z 24-70mm f/2.8 S的24mm、50mm端去拍摄星星,或是星野作品。
问什么转载之家里面有这么多这里的文章?
太复杂了 太复杂了,看完之后坚定了用手机拍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