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前文提到的一般,QC35 II在左侧耳罩处加入了一枚消噪水平档位调节键,我尝试着在公路旁打开降噪模式体验,可以感觉得到道路上飞驰的汽车声音都非常完美的被隔绝在了另一个次元,而在办公室中,别说码字工们与机械键盘清脆的暧昧声,就连同事在我耳边与我对话,我都无法及时作出回应。看来在降噪水准上,Bose QC35 II与一代一样都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
那么中档表现如何呢?如果身处道路两旁,可以感受得到汽车奔袭的声音已经可以些许分辨出来,给人一种奇妙的漏风感。而如果在乘坐地铁时佩戴,并开启中档,那么报站音也可以得以些许分辨,当然如果你打开70%以上的音量听歌的话,环境音什么的也跟自己没关系了。
至于最低档呢?实际上这就是已经被很多降噪耳机应用过的“环境音”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就连身边同事与自己的对话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要知道大多数此类的包耳式耳机,总多多少少能有一部分被动降噪功能存在,而在将Bose QC35 II调节到最低档后,会感到声音的传达比单纯佩戴一副包耳式耳机还要清晰,有种耳朵在裸奔的奇妙感。
而作为一款耳机产品,音质表现总是个逃不开的话题,在体验过QC35 II后,你会发现它与一代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并且即使是开启了降噪模式,Bose QC35 II的声音也依旧非常干净,特别是在人声的表现上也非常温暖,可以长时间的聆听下去也不会感到发腻。当然初听之时,耳朵总会有种发闷的感觉,一方面是降噪耳机的反向播放的方式总会给人耳带来一种压力感,另一方面,降噪耳机需要对播放的声音进行二次处理,难免造成失真,所以说即使是QC35 II,音质表现自然也无法与2000元价位中专注音质表现的耳机相媲美,但日常听听也已经足够了。
相对于前辈Bose QC35而言,QC35 II更像是一次功能上的补完,三档降噪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可用性,而智能语音助手也是目前几乎所有智能设备的标配。但实际上这些功能都很难算得上是消费痛点的所在。所以对于已经手握Bose QC35的用户而言,若非切实需要,那么便没有什么借口在时隔两年之后再剁一波手。
但是对于刚刚踏进降噪耳机“坑”的用户来说,买新不买旧总是个天定真理,放眼当下的降噪耳机市场,大概没有谁敢拍着胸脯表示自己能在降噪功能上压制Bose,再加上丰富的功能配置,Bose QC35 II难道不是最值得被选择的那个吗?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这是对SONY赤裸的抄袭,另外,充电还是MicroUSB么?
QC35一带用户。办公室戴着或者出差简直是集中注意力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