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作性能测试
本次性能测试的重点我集中在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内容创作方面,如3D渲染和视频压制,第二个是游戏性能。内容创作性能是本次测试的重点,内容创作主要是渲染,视频处理这些任务的工作。这类工作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这类应用对于CPU性能需求的强烈性,并且可以很好的利用多核心的并发处理性能,第二个是这类应用的用户大多都是行业用户,对于他们而已电脑不再是玩具,而是生产力工具,更快的CPU速度就可以赚得更多的金钱。因此他们相比绝对价格,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来提升系统的运算能力,因此相对高价的HEDT平台很大比例都是内容创作用户。这部分应用由于对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在不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并不 包括超频测试。
Keyshot 6是一个通用的渲染软件, 基于LuxRender物理方程渲染引擎开发。根据物理方程模拟光线流,可以产生照片级别的逼真图像。在行业内应用广泛,我们使用子定义场景进行渲染测试,渲染完成时间越短越好。这部分测试1950X在默认频率领先5%,而在超频测试中4GHz 1950x基本和4.5GHz的i9 7900x持平,主要是由于从提升百分比上7900x的超频幅度更大。
Blender是AMD在RYZEN发布会上演示的御用软件,我们使用RYZEN LOGO进行测试,150%的默认渲染分辨率。测试成绩是渲染时间,结果越低越好。这个测试项目1950X在默认设置领先34%,不过这个测试是AMD的御用项目,大家看看就好。
Cinebench R15这个是基于Cinema 4D设计渲染软件的独立Benchmark,应用领域较窄,但其使用简单,群众基础好,大家喜闻乐见,现在基本已经是测试CPU性能的基准测试软件。在默认设置1950X的成绩就已经突破3000分 ,而超频后的得分更是高达3300分以上,优势十分明显。但单线程落后差不多15%,7900x单线程领先如此幅度很大程度得益于Tubro Boost 3.0机制,单核心可以Boost到4.3GHz,单线程频率优势十分明显。
POV-RAY也是个渲染软件,但特性上比较偏向光线追踪,我们使用其自带的Benchmark进行单线程和多线程测试。在多线程测试领先28.5%,单现场又落后23%,具体原因同上。
视频编码性能我们使用x265 benchmark进行测试(测试下载:http://x265.ru/en/x265-hd-benchmark/),x265是采用GPL开源的编码器对于HEVC进行编码,编码完成时间的测试结果是越短越好。其对于多线程利用充分,并会利用AVX2等指令集,因此其对于RYZEN的AVX/AVX2指令集表现也是一次考验。1950X在视频编码测试之中相对7900X也有16%的优势。虽然AVX是英特尔的亲儿子,但在实际应用之中影响并不大。另外Skylake-X新增的AVX-512特性目前行业软件并未实装,这些优势目前并发挥不出来。
3Dmark/游戏性能测试
首先是大家喜闻乐见的3Dmark,3Dmark我们测试了DX11 Firestrike/DX12 Timespy测试的物理测试部分。Firestrike物理测试是调用的Bullet Open Source Physics library进行最多32线程的柔性形体模拟,对于GPU负载很低,瓶颈在于CPU,而基于DX12的Timespy的物理测试,则是使,通过预设置的规则和参数是模拟生成羽化水晶,相对FSE的物理测试负载更高。这两个测试几乎没有GPU负载,是完全考验CPU性能。
情况和Ryzen 7类似,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在Firestrike上表现良好,大幅领先7900X,但在timespy上领先幅度就缩小了。这应该和Timespy算法,包含比较多的线程切换和向量计算,这方面由于ZEN架构和CCX结构方面的原因,性能相对吃亏。但即使如此,Ryzen Threadripper 1950X还是依靠核心数量优势力压i9 7900X。
当然3DMark的CPU测试仅仅是模拟游戏场景,并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游戏性能,我们还是加入了基于实际游戏的性能测试部分。我们主要测试了GTAV、战地1、文明5和 古墓丽影崛起的性能。
Grand Thief Auto V我们使用游戏内图像设置成1080P 最高画质 4XMSAA进行测试,使用游戏自带benchmark进行测试,记录最后个场景的平均FPS进行比较。
战地1自身并不带Benchmark,虽然单机负载还是低于多人游戏,但多人游戏场景不可重复,因此,我们使用单人战役的意大利任务,选取1分钟大范围战斗场景进行测试。
文明6我们使用游戏内图像设置成1080P 最高画质 进行测试,使用游戏自带的AI性能测试,它模拟多个国家进行AI操作的所需的单回合时间。
古墓丽影崛起我们使用1080P手动最高画质+SMAA设置,使用游戏自带Benchmark进行测试。GTA5和古墓丽影在默认频率1950X都大幅领先7900X,但在超频之后1950X大概落后5%。具体的原因分析请见下个章节。
OBS直播性能测试
Ryzen Threadripper在官方应用的另外一个推荐应用场景就是游戏直播,一般专业游戏主播不会使用直播平台的自带软件,而是使用OBS进行推流。直播时候主机不仅需要应对游戏运算和渲染,还需要对视频进行实时编码,因此对于主机的CPU性能有很高的要求。
OBS直播有三种转码方式,第一种是NVENC,这种是使用NVIDIA GPU的CUDA进行编码,由于需要占用独显的运算能力,对于游戏性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并且画质相对较差,在快速变化的场景会有比较明显的马赛克;其次是QuickSync,这是使用intel核心显卡进行编码,对于性能影响较小,并且画质相比NVENC也稍好;而画质最好的x264 CPU软编码,但这CPU资源占用率高,对于7700K这样的4C8T平台,使用CPU软件编码对于游戏性能都会有极大的影响,FPS会大幅降低,甚至都不能正常游戏。我们测试使用x264 CPU编码进行测试,码流设置为8Mbps,推送到斗鱼平台。
测试我们发现i9 7900X默认频率,开启OBS比关闭OBS的FPS更高,而在超频4.5GHz的频率下性能损失情况正常,这说明存在问题。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默认设定游戏时候,CPU负载不够高,而导致降频,但这样降频又会大幅影响游戏性能(系统电源管理为高性能)。而开启OBS由于需要CPU编码,这样给核心合适的负载,让所有核心频率大幅提升,反而提升了游戏性能。这也随便说明了默认设置i9 7900X游戏性能严重偏低的原因。不超频的i9 7900X就是一条咸鱼,必须超频才能发挥出skylake-X的价值,因此对于游戏用户而言,一个超频能力出色的X299平台是发挥你昂贵i7/i9处理器的关键,因此你需要的是ROG的X299。
另外,玩家如果追求最佳的游戏画质,追求性能最低影响,追求最佳的画质,那Ryzen Threadripper或者超频的Skylake-X才是你的最佳选择,这样的HEDT平台可以在几乎不影响游戏体验的情况下,以最好的画质进行推流,如果你是一个顶尖的主播,那你也需要一套这样顶尖的直播平台。
AFAN终极信仰
Ryzen Threadripper作为AMD对于HEDT的首次尝试,算是个不错的开头,特别是对于内存创作领域,得益于相同价格更多的核心 ,性能优势明显。对于需要在单个节点想要更多并行运算能力的行业客户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在3D渲染和视频领域。
而在游戏领域,Ryzen Threadripper也一扫Ryzen 7首发时候的颓势,也有不错表现,在默认频率设置其相比i9 7900X也有一定优势,而对于直播用户,更多的核心可以更为从容的使用额外的核心进行x264编码,而将对游戏的性能影响减少到最小。
除开需要单节点运算能力的行业客户,Ryzen Threadripper对于那些最为忠诚的AFAN而言也有很大的吸引力。1950X可以说是10年之前FX57之后,实至名归的红色旗舰第一次回归,使得AFAN能够再次拥有旗舰平台成为可能。
一个真正的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到顶规格的CPU,更为重要的是一个足够承载CPU的主板,而与Ryzen Threadripper 1950X最为相配的主板就是ROG的Zenith Extreme。这是一块充满王者气息的主板,无论是扩展性、超频性能、特殊功能、还是颜值逼格,其都可以代表ROG的最高水准,即使是于同代的X299旗舰Rampage VI Extreme相比也不逞多让,毫不逊色。
无论是想要一代7×24小时连续工作的工作站,还是需要小超怡情,玩玩游戏的发烧玩家,还是动辄液氮大炮的HWBOTER,或者是需要通过万兆网络处理大量图片/视频素材的影视工作者,甚是在绝地求生里的人气主播,还是自己买回一堆EKBP准备弯管打造一台最为酷炫登效的水冷MODER,Zenith Extreme都可以从各个维度满足这些用户各种各样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讲真intel牙膏厂不过分
以往测试中CCX效率可以达100%,不存在胶水这一说法,虽然屏蔽多余的核心比较浪费,但可以简单暴力的区分高中低端。相比英特尔的高中低端的多级生产线来说还是比较省钱的。历史来看PC发展 每个阶段都是AMD在推进,最早的1GhzCPU,AMDx64处理器,第一款双核处理。现在的4核平民价,8核亲民价。还是那句话 AMD始终领先英特尔十年。
奉劝你一句别瞎吹,以目前的技术来说,不管总线带宽多么高,基板上的互联延迟只会比硅片上直接集成更高而不会低,只要能把延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就好,天天胡吹,早晚把自己也吹傻了,另外,你非要强行吹技术上AMD领先Intel 10年?在好心提醒你一句纳米工艺也是技术,这么比哪怕不是Intel领先AMD 10年了,呵呵。
这是咋了?现在intel就只剩工艺能说说了么?虽说GF的14nm工艺和intel的14nm差距不小,但好歹三星台积电等代工厂已经上了10nm了,性能已经很接近intel的14nm了。再过不了几天就上7nm了,很快intel的制程优势也要没有了。intel还有什么好吹的?AMD的很多理念都比intel先进,一直在引领CPU技术发展的潮流。从当年的1GHz CPU,到X64架构,再到真多核处理器,再到速龙的低频高能,哪个不是AMD的杰作?但是AMD穷,没那么多钱拿出来研发,而intel每次在成为追随者之后都靠着自己庞大的资金成功实现了性能上的反超。当初的速龙性能吊打奔腾D,奔腾4,然而intel却并没有输掉市场,为什么?因为intel凭着自己钱多给各大OEM厂商和零售商大量的回扣,违反公平竞争规则来打压AMD,使得AMD在自己的产品比对手优秀得多的情况下依然没有赢得多少市场,获得多少利润。这就是有钱的优势。呵呵。AMD在那么穷的情况下都一次又一次的引领着CPU发展,而反观intel那边,每年的研发费用比AMD的市值都高,但你看看intel这么多年都研发了些什么?!提高个一二百MHz就拿出来当新一代CPU卖,工艺进程又停滞不前,intel每年那100多亿的研发费用都花到哪儿去了?这是在糊弄谁?牙膏厂名不虚传!然而就算是贫富差距大成这样,AMD却依然凭着自己的努力追了上来。AMD一次次被打倒,一次次的又站起来,而反观intel,仗着自己钱多,一次次的反超之后却总是坐吃山空,不思进取,糊弄消费者,谁是可敬的,谁又是可恨的?你一味的捧intel臭脚有意思?
拿三星、台积电来对比Intel,这例子感觉就像喂别人吃屎,楼上智商堪忧
你就是那坨屎。
工艺也是可以作假的,你知道三星10nm工艺是指哪里到哪里?Intel是指哪里到哪里吗?
就是工艺处于劣势才能更能证明成绩。要是工艺这种能考钱砸上来的东西跟上了,英特尔现在别说可以吃屎,到时候怕是要求着别人给屎吃了,就像你这小白痴一样。
人家已经说得明白三星的14nm工艺和intel的14nm差距不小,但是你别忘了他也同样点到了三星、台积电已经快要追赶上了intel。况且三星他们已经上了10nm制程,和intel的14nm差距已经不大了。
A粉永远不承认自己的胶水核
开玩笑,不是胶水能这么便宜?胶水做得好你奈何?你奈何人家胶水性能好?
胶水不胶水根本无所谓,这U性能在实测都在这里摆着了,各方面都足以令人满意,但是奇葩的事有些A饭什么地方都要洗不是显得自己睿智,而是脑子有毛病,延迟都测出来你还有什么么好说的?性能足够就行,除了两家水军用户没几个是真的关心技术上CCX是怎么互联的。所以还是那句话,不管哪家水军,什么地方都想洗除了显示自己脑子有毛病之外,证明不了任何问题。
你别凌晨5点来回一句政治正确你是傻逼。你不看看你自己。胶不胶水是无所谓的,作为一个找存在感的人你就没诚意了。我也不知道对于这个逼从何而来的a粉,我也不明白怎么amd一个技术亮点高效的互联技术有潜力在apu,soc上放光彩的卖点会有人哪来叫叫胶水就找优越感。当然我懂的也不多,只是对这产品惊喜和看了些相关的解刨。我倒是想看看你真懂得有多少,除了你确实会说废话之外。
傻逼
小废物
傻比
呸
小垃圾
小废物
什么都是胶水,你cpu和主板都是胶水粘の
呵,胶水的性能比真多核的都好扎到你的心了?
完美,intel死路一条
三级缓存彻底报废
AMD只能把最佳核心全部没有问题的来做全核心的EPYC和RYZEN 7,而稍次部分核心不良的来做RYZEN 5和Threadripper,而最差的来做屏蔽更多缓存和超线程的RYZEN 3。这样做虽然可以更好的利用不良核心,但也导致芯片生产成本高,本来两颗核心搞定的Threadripper现在需要4颗,同时跨核心通讯的性能也会收到影响。
――1.有两个是占位符了吧
2.AMD官方的说法是特挑体制
不是早就说过了么,有两个DIE是废片啊
谁说的?
参考 anandtech the-amd-ryzen-threadripper-1950x-and-1920x-review
Two of these are reinforcing spacers – empty silicon with no use other than to help distribute the weight of the cooler and assist in cooling
两片空的半导体用来平衡重量和散热
这篇文章的质量堪忧呢
炸裂,爱活也是A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