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使用了更先进的COP工艺以解决烦人的下巴问题,但这只是Find X走向全面屏的第一步。为了干掉“刘海”,Find X选择将普通手机的前置摄像头以及各类传感器统统都放入手机顶部的升降结构中,OPPO将其称为“双轨潜望结构”,这些组件在平时都被隐藏在屏幕和后盖中,只有在用户唤醒相关功能时,手机才会自动抬起顶部的中框并启用相关的组件,如此一来,从外观来看,手机也无需为了功能而向刘海妥协。
早在OPPO N3时期,OPPO的工程师就在手机中厂商塞入微型马达,以此满足电动旋转摄像头的使用。而到了OPPO Find X这一代,由于整机留给电机组件的空间更小,而需要抬起的上升下降的速度要求更高,因此两者的工艺难度不可同日而语。根据OPPO官方资料,在OPPO Find X仅有的9.6mm机身内,顶部留存了一套体积小且噪音更低的微型电机,它本身将为组件的抬起落下提供动力。同时,OPPO采用了两根滑轨阻尼来确保上升的平衡,由缓到快的过程确保了整个组件能平稳迅速的实现运行。
而作为主要卖点之一,“双潜望结构”不止给前置摄像头留出有一席之地,也为OPPO Find X的“特殊才艺”留出了足够多的空间,这项特殊才艺就是基于3D结构光技术的人脸识别,官方将其称之为OPPO FaceKey。
我们知道,虽然当前DualPixel全像素对焦已经足够取得部分深度信息,但数码相机的成像只能取得平面的影像,这代表普通前置摄像头即便识别出人脸,也只能在对二维平面的信息进行识别,而平面的识别很容被照片或是其他虚假的信息骗过。因此,若寄望用人脸作为识别样本,手机需要取得更多的人脸特征点,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掌握人脸的深度信息,而OPPO FaceKey就采用了一种结构光检测的方法来对人脸进行定位和识别。
所谓的结构光,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激光发射器打出数量众多的光线图形,当这些图形反射到被识别物体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光线反射和扭曲,至此再利用激光反射的图像进行3维立体结构的识别。举个例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使用过百叶窗,当光线透过百叶窗照射到我们的脸上,阴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扭曲,而结构光就是一部可以用以识别这种扭曲的机器,当反射的信息足够多时,系统自然就能准确的判断解锁的用户是不是你。
因此,在OPPO Find X的双轨潜望式结构中,不仅仅隐藏了常见的前置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它本身还具备红外相机、泛光发射器、聚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以及点阵发射器、通过不同硬件的组合,实现精准快速的识别。
虽然同是基于3D结构光的技术,但OPPO Find X的OPPO FaceKey在录入时无需像Face ID那样要求用户转动头部,只需要将脸部放在标识的圆框中即可。在录入后,每次唤醒屏幕,双轨潜望结构都会自动抬起,此时用户只需要“看一眼”前置摄像头区域,手机就能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完成识别过程。
不过,识别虽然能在一瞬间完成,但其中却经历了诸多不同的步骤。首先,泛光发射器会向用户的脸部发射出非结构的红外射线以覆盖识别面部。随后点阵发射器会向用户面部发射大约1.5万个结构光点,而OPPO Find X则会利用这些光点在面部造成的扭曲反射回红外相机的距离信息,计算出用户脸部不同位置的深度信息,从而与录入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加以识别。
作为当前智能手机领域最为安全的生物验证技术,OPPO FaceKey自然不会仅仅用在解锁上,OPPO目前已经与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Find X的OPPO FaceKey同样能够被用于支付宝支付,它也是当前唯一能够使用人脸识别支付的Android手机。
看到这里,也许读者会在心中产生疑问,既然解锁、拍照甚至支付的都将唤醒双轨潜望结构启动,如此频繁地使用一套机械结构,是否又会对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无疑OPPO考虑到这一因素,根据OPPO官方提供的数据,Find X的双轨潜望式模组的升降耐用度达到了30万次以上,这意味着即便每天启动百次以上,这一结构至少也能维持8年多的使用。
OPPO Find X内部存有保护机制,当手机的重力感应器检测到手机出现不正常自由落体时,会直接将双轨潜望结构回收,以此提高机械结构在意外跌落中的存活率。事实上,在软件手段上,OPPO也留有了不少降低双轨潜望结构升降次数的设定——在解锁时,用户可以根据地理围栏、蓝牙设备以及可信Wifi等三种方式让手机始终保持自动解锁状态。举个例子,比如用户将家和公司的Wifi设置成可信Wifi,只要OPPO Find X连接到相应SSID后,手机就会关闭验证模式,此时只需要点击手机上滑就能实现解锁。如此一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降低使用FaceKey识别解锁的频率。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总感觉这种评测不完成, 希望增加一些硬核评测的内容,最好加上与行业标杆的对比,比如和iPhoneX。还有希望有全文阅读,能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