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一直以来都不是Moto手机的强项,定位中端的Moto M配备了1600万有效像素摄像头,官方并没有公布所采用的具体CMOS型号,能查到的数据仅有单像素感光面积达到1um,这在以大感光面积为上的2016年不免有些吃亏。
不过比较喜人的配备在于,Moto支持激光自动对焦和相位检测对焦(PDAF)技术,这使得整机的对焦速度足够令人满意,系统对焦可用度尚可,大部分状况下预判对焦都能准确合焦,但偶尔也会发生对焦失误的情况,需要用户自己手动规避。而在光线环境较差或者对比度较低的平面上,Moto M也难免会出现对焦速度的下降,不过并不算差,依旧足够可用。
Moto M中也搭载了手动模式, ISO最高可调节至1600,±2档曝光补偿,和最慢2/3秒的快门时间,提供了一定的可玩性。从实际效果来看,Moto M的相机表现仍旧以实用为主,用于记录拍摄问题不大,在光线良好的状况下,照片的锐度和色彩表现相对准确,但在光线欠佳的场景,噪点问题依旧比较严重,当然啦,拍照并不是Moto M的主要卖点,我们并不用太过苛求。
Moto M的确延续了Moto以往手机的一些特点,比如弧度机身、接近原生的系统体验,以及固执的拍照表现,同时它也具备了大量中国用户喜爱的元素:全金属机身、指纹识别、纳米防水涂层等等,这其中不难看出Moto本身对于中国市场的觊觎。
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Moto M能够达到吞噬市场的目的,1999元的价格并没有体现Moto的诚意。要知道,当前配备高通骁龙820处理器的ZUK Z2仅售1198元,2000元档位还盘踞着小米手机5s等一大批国产厂商,退一步来说,还有三星Galaxy S6等上代旗舰虎视眈眈,甚至连Moto自家的Moto X Style都只要1799元,Moto M在这些产品前的竞争力几何,不言而喻。因此,我们不妨将Moto M看作是Moto调转方向的风向标,也许改变就从这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