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
验证码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拖动验证码到相应位置

密码
确认密码
已有账号, 立即

已发送密码重置邮件到您的注册邮箱,请立即点击密码重置链接修改密码!

验证邮件24小时内有效,请尽快登录您的邮箱点击验证链接完成验证。若未收到邮件请先确认是否在垃圾邮件中。

查看邮箱

找回密码

手机号
验证码
新密码
确认新密码
没有账号? 立即 注册
Follow us on
@EVOLIFE 公众账号
On Wechat
@爱活新鲜播
On Weibo
@EVOLIFE.CN
On Instagram
Nina@evolife.cn
Mail us
@RSS
Follow our feed
nic2018/07/02
数据、隐私和便捷 互联网从来不给我们选择的权利

应用或许没有窃取你的隐私 但它却具备这样的能力

我们或许可以相信三款应用的官方说辞,确信它们并没有真的偷偷在后台窃取用户的隐私数据,但这样的乐观却并不能打消每个人对于信息泄露的疑虑——即便应用开发者本身没有监控信息数据的意图,但当前Android和iOS的应用开发环境已经确保他们具备这样的“能力”,而这也是大多数用户对于vivo NEX前置莫名弹起的恐惧源头。

无处不在的科技意味着无处不在的风险,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一个个由APP构筑的信息流精准的投放到每个用户的周围,这种便利都是以牺牲个人隐私数据为前提而实现的。Android和iOS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两大平台,权限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谷歌和苹果最为关注的部分,事实上每一年的版本更迭,两大平台在API问题上,都是一再谨慎。

然而低廉的开发成本和高速的需求环境导致了权限滥用的情形屡见不鲜,以我们常见的手机淘宝为例,在Android8.0以上的版本中(Galaxy Note8环境),它需要用户位置信息、储存、电话、日历、相机、通讯录、麦克风等权限,用户的确可以对这些权限的使用进行管理,允许或禁止应用使用相关的硬件和功能。

initpintu_副本

但当我们禁用通讯录或电话功能,再次手机淘宝会发现一个提示淘宝无法正常运行的对话框,这意味着当用户不允许淘宝使用电话功能后,应用也就无法正常使用了。而几乎所有的应用都存有相同的“逆鳞”。

一个电商应用会强制需求你的通话和通讯录功能以确保你能“正常购物”,这种听来多少有些玄幻的故事却真实发生着,至于它究竟要用这些权限做什么,你心中无疑已经有了一些猜想,而它们多少都接近了真相。事实上,这种乱象的背后不仅代表了个人隐私数据的危机,也牵扯着免费互联网服务的一笔大生意,而它本身也是互联网行业公开的秘密。

免费的更贵 数据即生意

高举免费大旗的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全部,我们每天用着百度或谷歌,在微博上查看最新的动态,通过今日头条等聚合平台了解时事新闻,最后在微信、QQ等即时通讯服务和朋友交流。免费的事物包裹着难以拒绝的甜美,却也更容易让人忽略其中的风险,这些服务本身就隐藏着“隐私数据”和“便捷”之间的权衡。

这里就不得不举出Facebook的例子。

QQ截图20180702155627

在今年4月,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了外界对于Facebook数据政策的质疑。他表示,如果Facebook需要打造一种能够连接全世界使用的服务并将所有成本分摊到用户,那么注定有大量用户无法为它提供支持,因此广告支持是当前唯一的选择,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它能支持Facebook的免费运作,让人与人之间建立免费的社交联系。

无疑,这段采访坐实了Facebook本身利用用户隐私数据盈利的事实,而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被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所接纳,数据即生意。因此能否获得更精准的数据,决定了公司本身的盈利状态。

timg

但这其中需要撇清两个非常不同的概念,即“隐私”和“隐私数据”,两者虽然相近但却完全不同,“隐私”概念更多是针对个人用户,比如你爱吃汉堡、喜欢踢足球、爱买LV,这些精确的个人特质属于个人隐私;但隐私数据则更为笼统的体现了群体性的特征,比如Facebook本身会统计不同年龄段对于某样事物的喜好,比如哪一类人群更爱汉堡、更爱足球,哪一类人群更偏爱LV等等。当事物本身具备群体性质,我们就很难界定它侵犯了用户的个人隐私。

然而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用户对于免费互联网公司的隐私数据担忧,更多是对于这种“能力”本身——Facebook或许不会对普通人买汉堡感兴趣,但它的确知道你买了汉堡。而越来越的例子也证明,当互联网公司获取到足够的隐私数据,那么公司距离“信息滥用”也只有一步之遥。

在2016年,英国数据营销公司Cambridge Analytics在Facebook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Facebook本身的数据接口窃取了超过8700万人的用户数据,以此用以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的广告分发。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Facebook股价大幅下跌,还让CEO扎克伯格面临两场公众听证会。

william-iven-19844-unsplash

隐私还是便捷?我们从来没得选

拿隐私换便捷,是行业和用户都不想戳破的肥皂泡,但现在我们似乎已经到了需要面对的时刻。事实上,相较国外环境,国内的信息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在今年3月,百度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中,就意外说了大实话。

timg (1)

“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

然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愿意”或“不愿意”的选项,从来就不会出现在面前。每个从业者都在宣扬“隐私数据”和“便捷”的对等关系,但现实却是隐私在便捷面前的全面落败,普通人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vivo NEX前置摄像头的升起,就像在普通用户耳边敲起有关“隐私安全”的警钟,让更多的人产生了对于数据隐私泄露的愤怒。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开始关注隐私安全,注定会迫使应用程序开发者收起手脚,明确对用户数据采集的边界,真正找到个人隐私与便捷实用的平衡。

QQ截图20180702160624

2
文章来自:爱活网
了解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
从现在知道的信息来看,应该还是ARM架构,除了ARM也没什么适合移动端的新架构。
还是arm架构吗,听说弄了新架构
EVO_1438 2023/05/25
能把我拍的好看点吗
EVO_1438 2023/05/25
今年realme的声音小了很多啊
EVO_1438 2023/05/25
版权 © 2017 爱活网 Evolife.cn 科技进化生活 [沪ICP备2021031998号]
版权 © 2017 爱活网 Evolife.cn 科技进化生活
[沪ICP备2021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