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能性应用之外,小程序在近期又公布了门店小程序的新消息,简单来说就是为线下门店提供了一个预设的小程序方案,任何门店都可以向申请公众号那样创建自己的小程序,这类小程序除了能展示门店基础信息,如名称、地址、营业时间、电话、门店照片之外,未来还会加入卡券和埋单功能。官方也提供了也能关联公众号,接入公众号菜单、微信图文等。跟普通小程序比起来,未来微信版本中还会提供“附近小程序”的新入口。
无疑这正符合了张小龙最初对于小程序植根线下的愿景,但仔细回想,这与数年前商户心急火燎推广的公众号又有多少区别?还记得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之处,哪怕是路边的沙县小吃都推荐用户扫一扫添加公众号,一时间数千万公众号犹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他们以优惠券等优惠活动吸引用户关注,但在消费后,用户本身保留这些公众号的几率又有多大?
在零成本的前提下做一个用完即走的小程序,相信一定能点燃天下小门店的热情,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若是门店小程序无法寻找到新的功能点,那么“附近的小程序”至多成为微信版“大众点评”。
虽然前文说了众多小程序存有的问题,它的确无法彻底改变现有的应用环境,但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不少小程序能够帮我们解决一些短时需求,免去了安装注册的麻烦。
星巴克用星说:
星巴克官方的社交应用,用户在用星说中可以为朋友定制一张特有的星享卡,通过预设的卡面以及祝福语给好友送上一杯咖啡,的确是一种增进友谊的好方法。至少小编收到的时候是惊喜的。
车来了精准的实时公交:
虽然当前上班通勤以地铁为主,但实时追踪公交车的应用还是必不可少,偶尔在公交车上体会城市的风貌,也能体会日常体会不到的快乐。相比车来了的App,小程序无广告,加载也要快不少,并且保留了时间查询功能(准点率不太高,仅供参考)。
群约助手:
和朋友越饭,和恋人约x,你总要有一个发起的平台,在茫茫聊天记录中找到那一条发起的邀请?还不如用群约助手来发起一次活动。
亲友计算器:
不用多说的必备神器,我从来弄不懂爸爸的哥哥是叔叔,或者妈妈的妹妹是小姨这样的关系,直接输入对方与你的关系列表,称呼直接显示,免去了社交中不小的尴尬。
几点钟?结束梦,按下手机的闹钟,穿上衣服带着瞌睡的头走出房门,习惯地点开的地图应用查看路况,小小的生活开始于红绿相间的画面中。
拥挤的地铁,城市人互相拥挤的寂寞,在一亩方寸的屏幕翻阅着那些仿佛永远记不住的单词和语句,此时聪明与笨拙似乎都没有太多不同。
下班和朋友小聚,一群大男人吃腻了路边的烤串店,又不想随意走进一家不熟悉的餐馆浪费时间,这时点开手机预装已久的大众点评查看周围,没有人会怀疑其中告诉你的答案。
暗暗的路灯摇晃在回家的街头,一辆公车停止,下车的你脱开疲累的沉重,掏出手机打开了摩拜单车的App,扫码开锁骑车一气呵成,而这也是多少人熟悉的回家路。
从2008年iPhone OS改名为iOS并加入了AppStore功能起,我们每一种需求似乎都能找到一款应用程序解决,而庞大的应用数量也决定了后来者能够赖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其实在小程序之前,轻应用概念早已经深入行业,惠普、Plam的WebOS就在2009年打出了同样的理念,而百度、UC等国内厂商也相继推出过类似平台,但最终都无疾而终。
张小龙想以线下作为小程序发展的切入点,在公众号的引流下盘活小程序,或许对于用户数量惊人的微信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但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用户,甚至是开发者而言,仍然在找寻软件行业的下一个突破口,我无法告诉你它究竟是谁,但至少不会是小程序。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我个人感觉对于普通的商家而言,小程序并不能对其有所帮助!
要把小程序推广开,先把微信的用户体验提升上去。向手机QQ学学怎么先讨好用户,再来谈把用户导入小程序。否则都只是张小龙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