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和需求的矛盾
Coffee Lake可以说是自首代i7之后,处理器性能提升幅度最大的一次更新。这样大幅度的提升对于用户而有极大的吸引力。相比Skylake-X的7800X,8700K的性能可以说在绝大多数方面领先,无论是多线程还是单线程,甚至有不少性能都可以接近甚至超过7820X。更为重要的是其平台持有成本更低。虽然处理器价格差不多,但X299主板售价一般都在2000以上,而Z370主板售价一般都在千元左右甚至更低。原有HEDT平台多PCI Lanes的优势,在28 lanes的7800X和7820X也不明显,依然不能实现双16X的SLI。在一般应用环境,8700K全面压制7800X毫无悬念,而8C16T的7820X仅仅是在对于并发需求大的内容创作领域存在优势,但在更为看重单线程 性能的日常应用和游戏,7820X也是逊色于8700K的。SKYLAKE-X另外一点优势在于支持AVX-512指令集,这主要应用于SMID的计算上,目前应用领域都是在科学领域,如GROMACS、NAND、C-RAY,并且基本没有Windows环境下应用,和一般消费者也没什么干系。因此现在8700K在事实上已经逼死了7800X,也让7820X十分难受。7800X在7月发布,到10月事实上就没有了购买价值,可以说是英特尔历史上最为短命的CPU。而对于10核心7900X甚至更高型号的i9,8700K虽然在单线程有优势,但多线程的性能还是无法触及,这样的多线程优势使得其对多线程性能敏感的内容创作类行业客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游戏用户而言,I9更大的优势在于48个PCIE lanes,更多的LANES会使得1080TI/TITAN XP SLI在4K极限负载情况下性能更为稳定,同时可以全速接驳更多的PCIE设备。I9和ROG的X299依然是想玩转4K土豪的最佳选择。
8700K相对7700K虽然核数增加一半,但其由于受到TDP的限制,频率是有所下降的。再者,由于14nm FF++的工艺红利,实际超频上限是提升的,这样的一降一升,使得超频的可玩空间更大,因此一块高规格的Z370还是必要的,就如我们本次评测的ROG STRIX Z370F GAMING。如果是想更多的折腾,尝试更高的超频频率,解决超频碰见的更多问题,那你需要的是MAXIMUS X HERO,她会有更多Debug工具,如Qcode,如果你想要自己组装分体式水冷,那就应该选择有供电水冷和水泵传感器的FORMULA ,如果你想挑战极限频率,那更强供电、更多传感器,电压读数触点和内存走线优化的APEX才是你的终极选择。而本次我们测试的ROG STRIX Z370F GAMING定位是想要小超获得性能提升的轻度玩家和想要丰富灯光效果张扬个性的玩家。
对于英特尔在桌面级领域最大的问题,不是性能无法提升,也不是来自RYZEN的竞争压力,而是用户缺乏足够性能需求。缺乏性能级的需求核心问题是在Wintel平台缺乏强需求的杀手级应用。
绝大部分用户都在使用5年前,甚至更老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已经可以满足日常非游戏类的大部分需求,非游戏用户从需求上没有动力更新自己的主机。而对于游戏用户,在15年时候 ,流行的英雄联盟GT730就可玩,在16年时候流行守望先锋用户需求被抬到GTX960,而在2017年,虽然有吃鸡这样的现象级游戏将用户需求拉到GTX1060以上。但游戏驱动的需求,核心是对GPU市场的促进,而CPU仅仅是平台更换的副产品。就如笔者自己作为AAA游戏发烧友,依然还在使用5年多前的X79平台,而显卡已经更新到GTX1070,就是十分典型的。GPU需求相对CPU可以更多收益于新概念技术发展的推动,如4K,HDR,GSYNC,这些技术都可以成倍的拉伸用户的性能需求,使得他们使得有理由说服自己付出更多的金钱。
更多的用户,特别是普通用户被从桌面拉到移动端,他们更为愿意面对手机平板,而不是电脑显示器,玩的游戏更多是王者荣耀而不是LOL。王者荣耀仅仅依靠单款游戏的外观道具付费,腾讯游戏的月流水就可以高达30亿,这样的业绩完全使得传统AAA级游戏开发商相形见绌。现在王者荣耀已经不仅是游戏,而甚至是社交工具,如果你不玩王者荣耀,甚至你在微信群里会变得和大多人没有共同语言。
移动端硬件发展就有足够的需求拉动,如现在顶级的骁龙835运行王者荣耀高帧率模式依然不能稳定60FPS,因此玩家对于手机的运算性能有更高的需求;iPhone 8/X新加入的FACEID、AR模式和人像摄影模式会对摄像头、传感器、ISP、处理器NPU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引发新的创新功能需求,进一步的拉动硬件功能和性能的发展。现在年轻人手机更换频率一般在一到两年,甚至更短。这样的快速迭代升级对于英特尔的X86生态是望尘莫及的。
虽然移动设备背后依然需要更多的高性能服务器云端算力来支撑,英特尔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大收益;IOT物联网也是英特尔现在发力的重点;即使是在4G通讯领域,Apple iPhone 8/X也都主要使用英特尔旗下的英飞凌基带,拿下重要一城。但我们最关心的还是英特尔的X86生态。用户向移动平台转移核心问题是在X86平台下缺乏创新的杀手级应用,来触发用户需求。这样的需求是新概念的需要,如就如前两年红火的VR,更高频率,更多核心的处理器可以使得Frametime更稳定,但这个仅仅是小众需求,仅仅是在一些体验店和一些模拟类型游戏玩家群体有足够响应,VR整体热潮在今年也已偃旗息鼓。
最后总结,我综述下现在阶段对于Coffee Lake的购买建议:
对于8700K,其相对7700K多线程提升巨大,虽然游戏性能提升不大,但考虑到其价格上涨不多,依然是最强的单GPU游戏CPU。同时其超频极具可玩性,8700K也是超频玩家的首选。
8700的全核稳定频率和8700K一样都为4.3GHz,boost频率稍低,8700和8700K的频率差距远小于7700和7700K,使得两者的性能十分接近,其和8700K主要差距在于不能超频。8700在看重多线程应用的渲染/视频领域性能价格比十分出色,很合适行业客户。
6C6T的8600K无论是单线程性能和多线程性能都稍好于7700K,同时售价也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具备超频能力,还是很合适对于预算有点敏感的游戏用户。
8400的多线程性能和7700K持平,但由于主频限制单线程性能相比还是有些差距,不过考虑到其价格和上世代的i5 7500差不多,其CPU单独性价比已经十分优秀。不过问题在于现在配套的主板仅有Z370,但8400不能充分利用Z370超频、更高内存频率和更多PCIE通道的优势,而中低价位的B360/H310要明年才能推出,这样使得8400整体持有成本过高,现在阶段购买8400并不算太划算,待到明年B360/H110推出后其才会爆发。于8400情况类似的还有i3 8100,4C4T的i3 8100在规格上和性能相比7500十分接近,但同样缺乏低价价位的配套芯片组主板,使得其平台现在缺乏性价比。
这次Coffee Lake的提升幅度巨大可以更多的吸引用户升级,因此预计可以对PC市场有一拨推动,我们建议对于还在使用DDR3平台的用户可以毫不犹豫的投入Coffee Lake的怀抱,而已经是100/200系列平台的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爱来选择。
新一代Coffee Lake简单的说:现在i3有之前i5的性能,现在i5有以前i7的性能,而现在i7可以达到以前HEDT的性能。Coffee Lake这样的规格性能提升可以说是多年未见的,对于用户而言是莫大的好处。但性能提升对于英特尔而言也会有新的问题: 处理器的性能在大幅提升,但用户需求按照前面的分析并没有同步增长,这样会使得以前有i5需要更多考虑买i3,以前有i7需求的部分也会转向购买 i5。虽然这代同级别的处理器价格在首发时候有一定的上调,但这样还是会使得用户的客单价下降。客单价下降对于英特尔和其整个x86生态都不是好事。因此对于英特尔和x86生态最为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前面提及的用户功能需求的发掘。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水贴
FaceID是iPhone X专有的,而非8
翻页在3页以内还能接受,这么多页不能来个阅读全文吗?想看前面还得来回翻
很良心的文,看了10分钟。这次牙膏厂真的是被ryzen逼的不得不拿出杀手锏,说明垄断真的是会毁灭市场,竞争才能推动科技创新。我很关心i5价格, 6c6t对于一般用户来说真的是足够了,无论是游戏还是其他应用。
关爱智障
厉害,学习了。不过看实际情况,ppt还是水分大啊。
太多,看懵逼了。
太多,看懵逼了